德信体育News
德信娱乐首个“非遗版”春节:用传统文化过一个独特的新年
2024年春节,对于全球华人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这是因为,随着2023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非遗版”春节。这个春节,不再只是简单的包饺子、放鞭炮,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那么,今年的春节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美好记忆。想必许多朋友对于春节的印象,首先要从各式各样的美食开始。美食,永远是年货中的重头戏。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地方的传统美食,都是被列入“非遗”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德州扒鸡,享有“天下第一鸡”的美誉。它的制作过程独特,采用了烧、熏、炸、卤等多种技艺,并用多种香料调味,使得出锅后的扒鸡色泽金黄、香气四溢,肉质酥软,令人垂涎。而德州扒鸡也早已跻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来自西南边陲的云南宣威火腿,历史悠久,备受青睐,前总统孙中山曾为其题词“饮和食德”,足可见其名声在外。宣威火腿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要经过腌制、堆捂、洗晒、发酵等多个环节,历时一年以上,最终得到色泽鲜艳、口感香醇的火腿。
此外,山东胶东地区的胶东花饽饽,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这些用面粉制成的花饽饽,造型各异,既是美食,也是民间艺术,展现了当地的手工技艺。早在2009年,这项技术就已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仍然吸引着许多孩子在过年时学习制作。
当然,春节的热闹气氛离不开各地的民俗表演。在新疆国际大巴扎,鹰舞非遗的传承人展现着传统技艺,鼓点声中,年味劲增。而在河南鹤壁古城,民俗文化节上,来自各地的游客沉浸在西路大平调的戏韵中。小飞燕、泥咕咕等民间艺术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整体庆祝步骤,包括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今年,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游客们的热情高涨,他们希望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各地丰富的非遗文化。春节假期,许多地方的庙会、灯会活动如火如荼,成为了人们的必去之地。
比如泉州的簪花技艺与打铁花表演,江苏的热闹鱼灯巡游,或是四川的舞草龙、陕北的说书,展现出兼容并蓄的春节民俗。人们渴望在这样的活动中,与家人朋友一起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不仅如此,春节期间,游客流向一些小众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趋势。不少旅客奔赴汕头、昌吉等地,体验当地独特的年俗文化,而各大出行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这些地方的游客数量大幅上升,成为了“追赶非遗”的热潮,令人瞩目。
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传统的美食,还是充满年味的民俗活动,都让整个春节的氛围变得格外独特。科技的发展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紧密,网络带来新鲜的体验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从小到大的春节记忆。
年复一年,春节承载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更是人们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这个第一个“非遗版”春节,让我们一起用传统的方式,过一个集文化、味道和情感于一体的美好新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