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体育News

柯桥区马鞍街道努力德信官方网站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实践地

2025-04-14 20:07:1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德信体育(dxsports)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综合性娱乐平台[永久网址:363050.com]德信体育每天为您提供近千场精彩体育赛事。包括德信、德信棋牌、德信彩票、德信电竞、德信、德信电子、全球各地赛事、动画直播、视频直播等服务。德信体育,德信娱乐,德信官方网站,德信德州,德信体育网址,德信体育app,德信体育平台,德信体育注册链接,德信扑克,欢迎注册体验!

柯桥区马鞍街道努力德信官方网站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实践地

  旗滨玻璃、日月光能等五大百亿级项目陆续投产,恒鸣、天圣上榜“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绍兴市中心医院马鞍院区启用,柯桥区唯一的“万亩方”整治项目全面建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音符”,交织出马鞍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乐章”。

  过去以“工业大镇”闻名的马鞍街道,如今紧握产城人文融合这把钥匙,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一年来,马鞍街道锚定“经济建设主战场、产城融合示范地”目标定位,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续发力,高质量统筹安全、生态和发展,全力实施“四大行动”,全面提升实力马鞍、品质马鞍、幸福马鞍、平安马鞍“四个马鞍”,建设全国一流产业新城取得新成效。

  据统计,2024年马鞍街道全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92亿元、增加值348亿元,在柯桥全区占比分别达到56%和66%,其中印染产值615亿元。预计全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有28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20亿元企业10家。

  走进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的不是传统服装面料,而是用于新能源车内饰的超纤革。可别小看这块材料,它既有媲美真皮的外观质感,又具备更高的日晒牢度、耐磨及耐湿热等性能,成功打破了车用超纤仿麂皮的进口垄断,如今已在比亚迪、理想、蔚来、奇瑞等车企实现量产应用,在2024年颁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进步奖和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分别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从服装面料到新能源车内饰,梅盛新材料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其背后是公司在科技创新、产品附加值上的持续投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8年来先后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团队合作,持续开展科技攻关,车用超纤革新材料已升级到第三代。2024年,企业的车用材料业务量首次超过传统服装面料。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马鞍街道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加快实现从低附加值环节到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除了梅盛新材料,东进新材料、海成化工分别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实现马鞍街道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华普新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科盛饲料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宝纺印染、迎丰科技等1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第一批企业名单》。

  数据显示,2024年,马鞍街道全年预计完成研发经费支出45亿元,约占全区的1/2。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

  老产业走“新”路,新产业育新机。在柯桥区“133”产业体系引导下,马鞍街道积极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泛半导体、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

  2024年12月,柯桥区首个火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超级工厂项目在马鞍街道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由国内商业航天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固体火箭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而柯桥超级工厂生产的液体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固有可靠性、拓展空间、可制造性等方面的性能均相比固体火箭更高更强,且可实现重复使用,市场前景广阔。

  以项目建设支撑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2024年,马鞍街道共签约引进招商项目18个,总投资480亿元;全年新入库项目12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30亿元。实施二次开发、有机更新等内生项目18个,全年盘活土地1438亩。

  “以前到杭州,要开车半个多小时到杭甬高速柯桥互通上高速公路,现在不到10分钟就可以了,太方便了!”马鞍街道长虹闸村村民张志芳说。2024年1月,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杭绍段正式通车,该高速公路西起杭州萧山,途经马鞍,东至宁波余姚,为马鞍街道融杭联甬再添“新动脉”。

  交通是城市发展提速最明显的“指示灯”之一。这两年,马鞍街道持续织密互联互通的城市交通网络,公路、水路双线并行,构建起日趋完善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让居民出行更便捷,物流运输更高效。

  马鞍街道与滨海新区的沥海街道隔江相望,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产业互通。2024年,两地距离更近,交通更加紧密相连。新东线与展望大道实现互联互通,北十一路(闸前大道)改造完成,形成“一江三桥”格局。

  从曹娥江放大到整个街道,柯桥北环快速通道滨海延伸段、兴滨路南延两大交通项目实质启动,海塘安澜工程全线贯通,曹娥江内河码头开工建设,思源路西延、北四路南侧片区道路均已建成,西二路新建工程扎实推进……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城市发展拓展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路通财通,事事通。商贸和交通是相辅相成的,2024年,马鞍街道商贸愈加繁华,城市经济提标提质。重点打造的四大商圈中,勤业未来城建成投用,滨海万达广场试运行,滨海国际、新滨广场等商贸综合体消费业态不断丰富,辖区内已累计引进影院3家、肯德基4家、商务酒店11家,南北齐飞的商贸格局基本形成。此外,轻纺数字物流港一期正式运营。引进百亿级供应链企业1家。

  产业新城更需在“细”处着眼、在“精”字发力。马鞍街道扎实做好城市管理这篇文章,深入开展清洁城市“410行动”,2024年全年立案查处工地扬尘、渣土违规运输、秸秆露天焚烧、餐饮油烟污染等城市顽疾286起,拆除违建8.35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工作,建筑装修垃圾处置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城乡环境卫生考核继续保持全区第一。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增汽车停车位800个、电瓶车充停场所116处,童家塔公寓实现加装电梯一体覆盖。

  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思路中,马鞍街道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高,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完善,“居住在马鞍”已成为群众“向往的生活”。

  远离城区的马鞍街道国庆村,却开起了一家网红咖啡店,每天都人来人往。这家店名叫“水厂1989”,由修建于1989年的绍兴县马鞍镇自来水厂改造而成,设计成时下最流行的“工业废土风”,俘获了一文艺青年的心。

  村咖的爆红,绝不是偶然,而是马鞍城乡融合土壤下生长出的果实。近年来,马鞍街道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有效缩小城乡差距。2024年,共梳理出农村生活污水改造、乐龄中心建设、停车场改造、立面升级、道路修复等45个村级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总投资4760余万元,已全部建成投用。

  杭州湾大道西侧,近万亩良田整齐连片。日前,马鞍街道“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全面建成,原先零散化、产量低、抛荒多的“巴掌田”,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后建成高标准连片良田,新建高标准农田1005亩,提标改造粮功区3423亩,粮食复种面积达3.3万亩,成为柯桥区最大“粮仓”。

  农田整治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丰厚的收益。“万亩方”土地租金从往年的500元/亩提升到最高1700元/亩,给当地的新海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500万元。如今,马鞍街道所有村的村级经营性收入均超过了220万元。

  城与乡的“双向奔赴”,还推动了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完善。在文体活动方面,马鞍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开放,成功举办2024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马鞍街道还承办了2024年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嘉华杯”全国光板乒乓球邀请赛等赛事10余场次,文化走亲、“周末剧场”、“文艺五进”等活动800余场次。在教育医疗方面,绍兴市中心医院马鞍院区一期正式运行,区内首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建成开放,马鞍成校迁址文体中心,滨海小学新教学楼按期投用,外来务工子女新生和插班生实现应收尽收。在就业保障方面,旺角零工市场获评首批省级示范,推动就业2.8万余人次,调剂用工4000余人次。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迭代升级“乐龄之家”5个,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16个,累计助餐超10万人次,培育全市首个镇街流动儿童“小骏马”服务品牌。

  从城到乡,一个统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高效配置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马鞍街道加快形成。

  在绍兴兴隆染织有限公司,一套崭新的定型机废气处理设备投入运营,设备配备了高效的纤维过滤系统,能显著提升废气处理的效率,过滤掉95%以上的油烟和颗粒物;在浙江越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发现机器设备故障后,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软件一键报修,省时又省心……在马鞍街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正在形成良性互动。

  2024年以来,马鞍街道持续推进印染化工行业“固本提质”和安全发展“三大”集中攻坚行动,抓严抓实安全生产,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大印染企业环保设备“上新”力度,淘汰改造废气处理装置165台套,推动装备水平提升、安全水平提高、污染物和碳排放降低;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印染行业“三色”分级管理,纵深推进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一件事”改革,规范执行“五查五到位”机制,累计整改问题隐患2.8万余处,立案处罚960件。

  随着印染企业向“绿”而行,同时有效落实重点涉气企业管控措施,严格实施“企、尘、烟”协同治理组合拳,马鞍街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有力成效,PM2.5年均浓度市、区排名实现“双提升”。

  今年6月,马鞍街道第一届印染、化工企业消防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在浙江鸿大印染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来自辖区内的印染业10个片区和化工园区12支优秀队伍现场比拼,全面提升企业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

  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补救于已然。马鞍街道持续深化“消地融合”机制,配备充实消防救援队伍力量70人,培训企业832家次,全面提升企业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的能力。同时,投入1400万元建设“困难群众消防安全守护工程”和公共充电站“村村通”项目,改造5400余户出租房的电气化线路,安全事故数和消防火警数实现“双下降”。

  风劲帆满海天阔,潮涌奋楫正当时。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马鞍街道高质量建设全国一流产业新城的突破之年。马鞍街道将以“产城融合突破年”为主线,全力实施实力马鞍、品质马鞍、幸福马鞍、平安马鞍“四大提升工程”,把思路蓝图化作实际行动,奋力推进全国一流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

搜索